-
tokenpocket下载 八大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发布日期:2025-05-08 08:09 点击次数:172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型职业农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优化学科结构、“互联网+政务服务”、医患纠纷治理机制、城市群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危旭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统筹兼顾精准性和配套性】
危旭芳撰文指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避免出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欠精准缺配套、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等倾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独特的产业特性(生命特性、季节特性、产品市场特性及生产组织特性)决定了农业领域的许多具体知识、专有技能和经验都具有缄默知识的特性,需要长期积累才得以形成并不断内化。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必须因时因地因情而异。可加强现代农业从业者、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发展状况等情况的调研,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有效耦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如根据是否懂经营会管理、是否懂技术优服务等将现代农业从业者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因地制宜形成农民田间学校式、典型示范式、项目推动式、媒体传播式、“互联网+”式等不同类型的培育模式,分门别类建档入库,进行精准培育。同时,进一步健全职业农民的配套扶持制度,让农业真正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让农民真正成为受尊重得实惠的好职业。
摘编自《学习时报》
【肖林:八大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肖林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八方面:一、发展生产力理论:坚持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效持续发展。二、经济制度理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分配制度理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四、改革理论:坚持以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五、开放理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主动开放战略融入经济全球化。六、发展理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七、路径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八、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解放日报》
【黄海军 李立国:优化学科结构需把握解决的几个关系与对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黄海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立国撰文指出,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是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的重要方面。优化学科结构需把握解决的几个关系:一是文与理的关系,即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比例关系。二是软与硬的关系,即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关系。三是高与低的关系,即处理好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关系。四是新与旧的关系,即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比例关系。
改革的关键是形成“需求和条件相结合”的刚性约束机制,使得研究生人才培养能够在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双重约束下发展,既要考虑办学质量,同时考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为此,建议如下:一是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完善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建立准入退出机制,tp官方下载增强学科专业目录的灵活性。三是为交叉学科“上户口”, tp最新版下载破除开设交叉学科的制度障碍。四是实行分类管理,不同高校培养任务各有侧重。五是给予学生选择权,高校探索双硕士学位的制度创新。
摘编自《光明日报》
【罗峰:“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的观念瓶颈】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校MPA中心主任、教授罗峰认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行动战略不仅是技术、物理层面的接入与关联,更是理念、体制、管理等层面的更新与变革。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政府组织的“互联网+”有更多的约束性条件,会面临更多、更深层次的瓶颈和问题,包括观念瓶颈、体制瓶颈、管理瓶颈等。首先是观念瓶颈。就观念瓶颈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主体错位。现实中,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还停留在以“政府为中心”的思维层面,在“互联网+”行动中有意无意地忽略民众的利益和用户体验,出现认识上的主体错位问题。第二,技术决定论。有人容易产生“重电子、轻政务”和“技术决定论”的想法。第三,政府“服务器”过载。其次是体制瓶颈。一些人认为,众多个性化服务的叠加或涌入会成为政府治理的不堪承载之痛,从而导致政府这个“服务器”在信息、服务方面过载。
摘编自《解放日报》
【许尧:现行医患纠纷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许尧认为,通过建立医调委、推行医责险等方式实现对医患纠纷的综合治理,正成为各地的共识,这套制度体系也确实对纠纷化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另外一方面讲,问题依然存在,既存在着治理层次间的失衡问题,也存在着具体机制间的失调问题。1.纠纷治理层次间缺乏平衡。2.纠纷治理具体机制存在失调:强调“部门分工”而忽视“部门协同”;强调“秩序恢复”而忽视“权利保障”;强调“调解免费”而忽视“经费保障”强调“风险分担”而忽视“具体落实”。就此,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治理机制有以下几点建议建议:1.疏通冲突能量正面利用的有效渠道。2.增强医患纠纷治理的权利导向。3.强化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4.防止医患纠纷治理中的两个异化倾向。
摘编自《中国行政管理》
【沈荣华:目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倾向】
https://www.shaokaoshebei.cn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沈荣华表示,纠正行政化、“官本位”倾向,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攻坚任务。目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倾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政府部门看,行政化和“官本位”主要表现在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管理事业单位和专业人才。二是从事业单位看,行政权力过度膨胀,人们对行政级别过多热衷。三是从社会舆论看,虽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高度赞赏,但对落实现状感到不理想。
摘编自《光明日报》
【韩林飞:以城市群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韩林飞认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发展城市群的最大优势在于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藩篱,将一定区域内的各个省份和地区捆绑在一起,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的整合汇集,实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与优势互补。在这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说是先行先试的典范,也取得了不少可供借鉴、可以复制的经验。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内地城市群数量或将达到20个,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城市群,未来有望形成更多区域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建设,增加我国城市群数量,增大城市群覆盖范围,推进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减小区域间现存的经济差异。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的首要要求就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建设城市群正是区域协调的重要内容。此外,城市群的建设也与社会公众的就业、生活息息相关。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目标,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地建设城镇集群,让人民看得见“乡愁”、真正安居乐业,这将是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人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蒋正翔整理)